不想帮乌克兰、援不动以色列,美国下一个会抛弃谁?
作者:王一然,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王加特,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随着哈以冲突愈演愈烈,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逐渐把外交目光转移到以色列身上,这让“被忽视”的泽连斯基坐不住了。他在10月11日突访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强调乌克兰需要更多的火炮与防空系统援助,才能撑过俄罗斯目前的导弹袭击和即将到来的冬季攻势。然而,美国白宫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John Kirby)却直言不讳地挑明,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不会是无限期的”。泽连斯基的碰壁让国际社会看到,乌克兰似乎已经被推上了遭受美西方抛弃的道路。
事实上,近期的不少迹象已经表明,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已变得脆弱不堪。据美联社报道,今年二月,美国民众对援乌问题的支持率已从冲突伊始时的68%暴跌至48%。由于在那之后美国政府并未停手,甚至于九月再次通过近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该国目前超750亿美元的对乌援助总额已严重影响了其国内经济形势。随着美国债券市场崩盘且通胀持续走高,美国民众开始呼吁政府将资源集中至国内,而非继续去投资一场远在大洋彼岸且完全看不到结局的军事冲突。
目前,乌克兰正在进行从春季就开始筹备的大反攻,但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乌方用上了为反攻行动准备的全部12个旅的兵力,却仍在俄罗斯的“第一道防线”徘徊不前。凛冬将至,恶劣气候恐将进一步迟滞乌克兰的反攻计划。这不禁让人联想起20世纪60至70年代前后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的噩梦,并进一步削减了民众对援乌的热情。

▲ 援乌法案在美国国会举步维艰
巧合的是,哈以冲突的爆发恰逢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被罢免之时,这对美国而言雪上加霜。虽然美国民主党仍坚持援乌,但出于传统保守的外交理念、理性的局势分析以及两党竞争的利益考量,共和党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反对继续援乌的声音。为安抚共和党内保守派,并躲避因资金问题导致的政府关门危机,前议长麦卡锡曾在下台前同意将对乌克兰的61亿美元援助从《临时拨款法案》中剔除。
然而,这只是援乌相关法案在国会举步维艰的开始。众议院新议长迈克·约翰逊(Michael Johnson)作为特朗普的忠实盟友及公认的共和党保守派,自去年五月开始就不吝于表示自己对援乌问题的反对,并在诸多援乌草案中都投出反对票。在10月20日拜登正式向国会提出的总额约1060亿美元的“援乌+援以”特别拨款申请中,由于其中包含了614亿美元的援乌资金,该申请在约翰逊领导的众议院遭遇拦截。

▲ 援助?抛弃?美国在乌克兰与以色列之间如何抉择?
与此同时,以色列正在成为美国新一轮的外援焦点。然而,尽管哈以冲突爆发后美国不断发出许诺,但其真正拨给以色列的只有外国军事融资援助,即美国提供贷款让以色列自己去购买美国军备。在美国国会与白宫持续围绕援乌和援以法案进行拉锯战之际,以色列或许也面临着最终被美国舍弃的命运。
不过目前,即便是拒绝继续援乌的共和党右翼也未公开反对援以。就客观军事实力而言,援助以色列打败哈马斯的概率要比帮助乌克兰战胜俄罗斯大得多。对美国来说,援以是一场能看到回报的投资。这不仅能够重新挽回美国在盟友心中的信誉,还能弥补其中东战略的失败。

▲ 美国联邦债务“债累高台”,经济状况“外强中干”
然而,共和党对以色列的普遍支持很可能是个一石二鸟之计。拜登政府已经因援乌决策拖垮美国经济而遭到了民众反感,若在两党的共同推动下,拜登政府再大规模援以并进行“双线作战”,那么拜登的国内经济成绩单恐将更加糟糕。这样一来,共和党将顺水推舟地把民众支持和竞选优势拉向自己。
不过,即使美国两党分化日益加剧,国会与白宫的拉锯战也愈演愈烈,但在美国联邦债务已超33万亿美元、赤字达1.7万亿美元的背景下,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能够坚挺多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俄乌冲突和哈以战火同步持续,美国的一些盟友也不禁提心吊胆,首当其冲的国家是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始终竭力寻求美国的支持。继今年年初美韩在半岛持续进行大规模陆空联合军演后,两国在八月再次展开了模拟全面战争情景的“自由之盾”演习。
与此同时,朝鲜也在不断推进模拟战术核打击。今年九月,朝鲜第一艘“金君玉英雄”号核潜艇正式下水,这进一步加剧了韩国的不安。假设此时朝鲜对韩发动突袭,美国能够从援乌和援以中分身支援韩国的力量并非雄厚,那么尹锡悦政府大力经营的“美韩安全网络”将可能无法发挥切实功效。

▲ 10月12日,美国“里根”号航母在韩国釜山港停靠
第二个危机边缘的国家是菲律宾。菲律宾此前不仅协同美国在吕宋岛附近进行联合军演,而且还多次通过强闯中国黄岩岛海域配合美国进行所谓的“对华威慑”。不过,今年10月22日,当菲律宾在南沙群岛故意碰撞中国海警船并被中国强烈警告后,原本停在黄岩岛附近的美国航母“里根号”则从中菲冲突地点驶向了菲国东部。此外,美国也始终未曾向菲律宾提供过任何先进武器。这表明美国对菲律宾的军事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更不可能以与中国爆发实际冲突为代价。
此外,随着美国全球霸权衰落及其陷入乌克兰和以色列双线作战的泥潭,美国体会到稳定台海局势的必要性和急迫感,以避免第三场“冲突”的爆发。“台独”也因而成为了美国的一介“弃子”。在刚刚落幕的北京香山论坛中,美国直接表达了欲与中国重启军事交流的意愿。此前10月15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资深主任劳拉·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也曾明确声明美国不会支持“台独”。

而对于当下持续的中东危机,欧洲盟友的立场不再与美国保持一致。尽管在哈以冲突爆发初期,包括英国首相苏纳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内的欧洲国家领导人曾第一时间发出“挺以”的声音,但随着以色列的军事手段愈发极端化,欧洲与美国逐渐分道扬镳。对比拜登政府迄今为止对以色列的“零批评”态度,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早在冲突爆发后的第三天(10月10日)就指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可能已经违背了国际法”,并承诺即使哈马斯发动了军事袭击,欧盟将“有必要继续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提供资金”。
▲ 美国与欧盟在哈以冲突方面意见分歧
此外,当10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第二次就关于巴以局势人道主义草拟的决议草案因美国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而未获通过时,欧洲国家的态度可见一斑。在12个投下赞成票的安理会成员国中,除了有像中国和阿联酋这样在近期两场全球冲突中都保持中立理性立场的国家,还有法国和日本等在俄乌冲突中与美国步调一致的国家。
针对哈以冲突和俄乌冲突所产生的反响之所以如此大相径庭,是因为这两场冲突的性质不能相提并论。至少在俄乌冲突持续的初期阶段,双方不仅都保持着很大程度的克制,其军事打击目标主要限制于大型军火库、兵械生产工厂及军事技术基础设施,而且也郑重承诺过将遵循国际人道法的“平民和战俘保护规则”。即使出现了骇人听闻的“布恰事件”(2022年4月3日,乌克兰指责俄军在基辅西北部布恰市杀害了数百名平民,并公布了一系列所谓是在俄军撤离后拍摄的图片和影像证据),该事件至今都未得到过任何官方证实。

▲ 10月18日,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呼吁‘实行人道主义暂停’”的决议草案投票时行使否决权
对比之下,以色列反攻行动的呈现形式是拦截大量平民的粮源、切断水电等民用生活资源,甚至出现了加沙城浸信会医院遭遇空袭致使患者、妇女及儿童死亡的事件发生(目前哈以双方都否认对该事件负责)。这直接与国际法规定的人道主义原则背道而驰。
无论乌克兰和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是否“合乎情理”,当美国决定同时撑在二者身后时,它便将自己推向了在力量和舆论上都更加分身乏术的处境。美国中东政策失控的背后,连带打乱的是其在东北亚半岛局势、南太平洋力量部署分配和太平洋群岛阵营开拓等种种计划。如今美国的外援能力显得愈发摇摇欲坠,不知现在的华盛顿是否还记得十年前时任总统奥巴马的那句话:“美国已不再是世界警察”。
参考资料
[1] Concepcion S. and Tsirkin, J. (30th October, 2023). Speaker Mike Johnson says he thinks stand-alone Israel aid bill will pass the House this week.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Available on: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congress/speaker-mike-johnson-says-thinks-standalone-israel-aid-bill-will-pass-rcna122675
[2] Hunnicutt, T. and Renshaw, J. (21st October, 2023). White House asks Congress for $106 billion for Ukraine and Israel wars. Available on: https://www.reuters.com/world/white-house-asks-congress-106-billion-ukraine-israel-2023-10-20/
[3] Jiang Chenglong. (24th October, 2023). US delegation to attend global security forum in Beijing. China Daily. Available on: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310/24/WS65372bc0a31090682a5ea5ad.html
[4] Lynch, S. and Moens, B. (10th October, 2023). Israel is acting against international law, says Borrell. Politico. Available on: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israel-acting-against-international-law-says-eu-diplomat-josep-borrell/
[5] Madhani, A. and Swanson, E. (15th February, 2023). Ukraine aid support softens in the US: AP-NORC Poll. Available on: https://apnews.com/article/russia-ukraine-biden-politics-poland-33095abf76875b60ebab3ddf4eede188
[6] Masters, J. and Merrow, W. (21st September, 2023). How Much Aid Has the U.S. Sent Ukraine? Here Are Six Chart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Available on: https://www.cfr.org/article/how-much-aid-has-us-sent-ukraine-here-are-six-charts#:~:text=Since%20the%20war%20began%2C%20the%20Biden%20administration%20and,for%20the%20World%20Economy%2C%20a%20German%20research%20institute.
[7] Nichols, M. (21st October, 2023). US veto at UN to shield Israel could weaken its Ukraine rallying cry. Reuters. Available on: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veto-un-shield-israel-could-weaken-its-ukraine-rallying-cry-2023-10-20/
[8] Rappeport, A. and Tankersley, J. (20th October, 2023). U.S. Deficit, Pegged at $1.7 Trillion, Effectively Doubled in 2023. Available on: https://www.nytimes.com/2023/10/20/business/treasury-report-shows-1-7-trillion-deficit
[9] Smith, J. and Soo-Hyang Choi. (8th September, 2023). North Korea unveils first tactical, nuclear-armed submarine. Reuters. Available on: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north-korea-launches-new-tactical-nuclear-attack-submarine-kcna-2023-09-07/
[10] The Korea Times. (21st August, 2023). S. Korea, US launch key joint military drills amid rising tensions with NK. Available on: 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nation/2023/08/205_357458.html
[11] 观察者网,(2023年10月11日),白宫发言人: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已接近尾声”,不会无限期援助下去,https://www.guancha.cn/video/gczvideo/content.html?id=24498,(获取时间:2023年11月1日)
[12] 莫祖明,曾继儒,(2023年10月19日),《美国一票否决安理会草案,加沙的鲜血还会再流多久?》,民智国际研究院,https://mp.weixin.qq.com/s/RlEajJNF9QxnhRIYDsCW9g,(获取时间:2023年1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