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缓和,会因突然震荡的东北亚局势戛然而止吗?

 

中美关系的缓和,会因突然震荡的东北亚局势戛然而止吗?

作者:刘禹辰,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舒扬,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半岛局势或将打破中美温馨时刻》

 

      今年11月15日,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再度点燃了两国关系止跌企稳的希望。双方合理规避风险与误判、重归稳定轨道的愿景与努力显然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然而,随着11月21日晚朝鲜发射了侦察卫星“万里镜-1”号,不仅世界的目光再次转向东北亚半岛旷日持久的对峙,中美关系持续升温的愿景也再次遭遇了质疑与挑战。

 

      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于次日宣布中止了《〈板门店宣言〉军事领域履行协议》(即《9·19军事协议》)的部分条款内容,并恢复对三八线朝方一侧的军事侦察。该军事协议签署于2018年,旨在管控南北半岛危机、停止朝韩相互敌对活动并建立缓冲区,其作用相当于“半岛最后的安全阀”。继韩国方面表态后,朝方也于23日宣布暂停执行《板门店宣言》,并表示如果朝韩之间爆发冲突,韩国将承担全部责任。

 

▲ 11月21日晚,朝鲜发射侦察卫星“万里镜-1”号。

 

      局势很快在美国的介入下迅速升温。24日,美国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停靠于韩国釜山港的作战基地。同日,朝鲜开展了修复最前线哨所的工作,并向边境部署军队及重型武器。12月2日韩国首颗军事侦察卫星成功在美发射。系列动作使得东北亚局势再度剑拔弩张,朝鲜半岛的太空竞赛愈演愈烈。遗憾的是,在管控危机方面,中美暂未因近期关系的和缓而协商出行之有效的方案,相反,对于拥有军事与地缘战略价值的“边缘地带”,二者仍旧显露出对于传统安全利益的难以调和。

 

>>>>

“朝韩美”三方互动的恶性循环

 

      停战70周年,半岛终战依旧遥遥无期,甚至朝鲜半岛至今未形成可替代停战协定的任何和平机制。美韩虽然期望缓解地区压力,但军事挑衅反而愈演愈烈,区域国家均陷于安全困境泥潭。如今中美关系有所升温,但半岛局势却紧张加剧,这似乎投射出中美两国在核心国家安全利益与地缘政治领域的合作上限。

 

      一方面,区域国家在安全诉求方面面临着难以对话的现状。此次朝鲜卫星发射再次揭示了安理会功能趋于失调的事实,即该机构难以有效执行对朝制裁决议。与此同时,近期俄朝之间的接触引发了美国及其盟友的警惕,这进一步导致朝韩美三方互动陷入了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今年来,美韩安全合作持续升级。两国首脑于4月26日发表了《华盛顿宣言》,支持“延伸威慑”战略的继续执行,并宣布成立核磋商小组(NCG);双方还于11月13日签署了“定制型威慑战略”(TDS)文件修订版。这一系列举措都旨在应对朝鲜核威胁。

 

▲ 美国总统拜登与韩国总统尹锡悦于4月26日发表了《华盛顿宣言》。

 

      此外,尹锡悦政府摒弃了文在寅时期对中美的“战略模糊”政策,使上届政府探索韩国相对自主发展道路的努力破产;取而代之的是以“韩美全面战略同盟”为基础、牺牲自主性以换取安全保障、并借助该同盟提升国际地位的政策转向。此外,为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尹锡悦政府还提出了旨在将韩国打造成“全球枢纽国家”(Global Pivotal State)的战略目标。而面对潜在的毗邻隐患,朝鲜方面对国家安全风险的担忧逐渐升级,因而也作出相应反制。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朝韩对话的前景十分渺茫,双方在建立互信上存在路径错位,在统一问题上存在认知差异,最终必然体现为安全层面的零和效应。

 

      而朝鲜方面拥核意愿的增长也被视作安全挑战,其对东北亚地区稳定的动摇使各国开始重新评估对朝战略。而美国出于对韩国的核保护承诺,此时更加乐于派遣航母展现力量,同时以实际行动证明绝不会放弃对印太地区的关注与介入,以强调对其全球投射能力的维持。美国半岛政策的危险正在于此,军事威慑及施压反向为朝鲜进一步发展核武器提供动机,继而促使区域国家不可避免地陷入对抗格局与安全困境。

 

 

      另一方面,半岛局势本身的错综复杂性更显露出中美在其中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首先,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是阻碍朝韩建立互信的根源。朝韩和解的出路在于半岛统一,但半岛长期分裂的局面使得双方民族主义依附于国家建构,而这一进程却始终未能超越以精英为主导的民族分裂与合法性斗争。

 

      其次,核安全问题也使得半岛局势更加复杂化,朝鲜迅速发展的核能力对地区安全的影响逐渐加剧。由于其相对于美韩在常规军事上的劣势,平壤政府严重依赖核武器,将之视为国防战略的核心。自2021年朝鲜方面宣布军事现代化的“五年计划”以来,其导弹能力在数量和质量上已取得明显进步,并计划发展和部署战术核武器。

 

 

      朝韩美三方在核问题上本就存在着一个矛盾循环激化的结构,而当半岛无核化演变成国际性问题时,地区大国的介入便加剧了半岛的复杂形势。正如上文所提及,出于东北亚战略,美国乐于将朝鲜塑造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威胁以巩固韩日的安全依赖并构建复合盟伴体系,为其提供介入半岛事务的理由。而与此同时,半岛局势任何的激化可能都将带给中国安全挑战,因此在朝鲜问题上中美存在结构性矛盾。虽然旧金山峰会后中美关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两军恢复接触与沟通不乏积极信号,但中美仍有待建立类似于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政府热线的危机管控机制。缺乏这样的机制容易导致在应对地区事务与冲突爆发时,双方难以在第一时间实现对话协商以消除误解。加之平壤政府在对外互动中间接缓和了制裁压力,目前更加缺乏重归谈判桌的动机,反而对局势升级的后果顾虑减少,因此重启会谈似乎难于推进。  

 

>>>>

中美合作:不乏挑战但存有前景

 

      尽管半岛局势错综复杂,中美之间也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两国仍旧保有合作余地。一方面,避免核战争是美国、韩国及其盟国在半岛问题上最核心的共同安全目标。最紧迫的威胁并非在于朝鲜拥有核武器,而在于威胁感知在多大程度上将催发核武器在冲突中被使用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俄乌冲突和哈以冲突等国际局势导致美国在其全球战略中分身乏术,其承担半岛硝烟再起的风险的能力锐减,因此不太可能放任东北亚成为继东欧、中东之后的“第三战场”。因此,各国外交的大门并未关闭。最大程度降低核风险、减少平壤政府的威胁感知、平衡制裁与对朝关系等举措不仅将有助于缓解半岛局势,也能够为中美在止跌企稳形势下的协商合作留有空间。

 

 

       同时,韩国作为半岛问题的安全攸关方,轻易舍弃过去的协议成果并非理性决策。事实上,韩国出于韩美同盟中“被抛弃”的担忧,以及未来同盟威慑重点向常规军备的调整,在处理半岛问题上更加审慎。11月26日,中日韩外长会晤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三方皆表示将就半岛问题加强战略对话,通过战略沟通消除误解。三国合作机制反映出了韩国追求战略自主性的倾向。正如上文所言,美韩联盟下的军事威慑策略不仅未能缓解半岛局势,反而激化了地区安全困境,防止局势恶化的克制外交值得被韩国优先考虑。

 

      此外,鉴于朝鲜在避免不必要的核战争方面拥有根本利益,根据过往经验,朝鲜的强硬行为往往也可能提供重启与白宫外交的机会之窗。未来,朝鲜政府有可能向美国释放和缓信号,在核问题上与美国重返谈判桌,以实现缓解安全威胁及国际社会经济制裁的目的。在特朗普执政时期,金正恩曾在半岛问题恶化后与特朗普进行会谈从而达成缓解局势的共识。若2024年特朗普再次当选,半岛局势是存在走向再度发生扭转的可能的。

 

▲ 2018年6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圣淘沙岛举行历史性的美朝峰会,并在签署仪式后握手。目前不少分析人士指出,2024年美国大选若特朗普获胜,美国当下的对朝外交政策可能会发生转向。

 

      正如中方所呼吁的“双暂停”(即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暂停大规模军演),正视半岛症结、维持战略沟通对话并以政治手段解决半岛问题才是最终出路。放任半岛形势陷入僵局不符合各方利益,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大环境下,合理应对半岛问题并非不可实现。中国始终为东北亚局势贡献建设性力量,而美国对半岛拥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作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缔约方,双方曾就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实现过良性互动,2003年由朝韩中美俄日六国旨在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正是一例。

 

      简言之,半岛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出中美在某些方面的合作空间有限,其紧绷的地缘局势与传统安全问题使中美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再次凸显,但在当前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积极背景下,半岛未必不会迎来缓和良机,甚至朝鲜问题可能为区域国家间的协商创造潜在的对话条件。

 

 
 
 
2024年1月11日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