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基辛格的政治遗产暂时无人能继承?

为什么说基辛格的政治遗产暂时无人能继承?

作者:费兰花 (Ramziya Fazdalova),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商业顾问,俄罗斯在华学者

 

      1894年7月30日,年迈的德意志帝国首任首相、19 世纪杰出的政治家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在汉堡附近的庄园去世。临终前,他神志不清地低语道,“我就要走了……从国家的大局利益出发,这是不可能的……”。

 

      2023 年 11 月 29 日,美国第56任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康涅狄格州肯特市的家中临终时,或许也说了同样的话。事实上,来自美国和全世界的几代政治家、外交官、国际专家和记者都已习惯了一个事实:基辛格开创了一个时代。他塑造了过去,参与着现在,也会在未来延续其影响力。他出生时,列宁还在给他的同事们撰写着最后一篇文章和致辞。他去世时,伊尔亚·苏茨克维(编者注:Ilya Sutskever,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已经创建了人工智能多模态语言模型GPT-4。

 

▲ 百岁老人基辛格于2023年11月29日与世长辞。基辛格曾两度担任美国国务卿,深刻影响了世界冷战走向,被福特总统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国务卿”。

 

       基辛格是最后一位在两任总统(编者注:尼克松和福特)手下任过职的国务卿。这位雄心勃勃且不乏虚荣心的国务卿与两位总统的关系都比较紧张,有时甚至直接爆发冲突。他不仅比两位总统和所有的前任美国外交部门负责人活得更久,还比在他之后担任国务卿的大多数人长寿。根据《外交政策》杂志于2015 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基辛格被认为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工作最有成效的美国国务卿。

 

       他比他在政治、意识形态和学术上的众多对手都要长寿,包括他的宿敌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他不仅培养了许多学生和追随者,也催生了无数模仿者、崇拜者和嫉妒者。他在有生之年就被尊为国际关系理论中政治现实主义学派公认的大师。他的话在美国和比利时都有着重大影响,在俄罗斯和中国亦是如此。我们至今仍难以想象基辛格退场后的世界政治会发生什么。

 

▲ 基辛格去职后依然在美国外交领域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拜登政府亦深受他的影响。

 

       毫无疑问,基辛格的逝世对当代美国政治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这是不可能的”,但在基辛格漫长的一生中,他始终如一地坚持捍卫美国的公共利益。同时,他拥有许多重要的政治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当代美国领导人所严重缺乏的。

 

       然而,在基辛格执掌美国外交事务的岁月里,他对世界上发生的许多悲惨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在越南的战事升级;1971年巴基斯坦对后来的孟加拉国进行种族清洗;1973年智利发生军事政变;1972-1974年美军对柬埔寨实行野蛮轰炸;1975年印度尼西亚入侵东帝汶;以及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秃鹰计划(编者注:一项在南美洲搜集情报和暗杀对手的政治迫害行动。它于1968年开始,于1975年在南美洲南锥体的右翼独裁国家正式实施,成员国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乌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维亚。目的是铲除共产主义与苏联的影响,并抑制成员国政府的反对派运动)种种事件都让美国的全球声誉下降。正因如此,1973年,北越政治家和外交官黎德寿(Le Duc Tho)拒绝接受诺贝尔和平奖,尽管在那之前他与基辛格一起签署了《巴黎停火与恢复越南和平协定》。

 

▲ 基辛格是一名饱受争议的人物,他对世界上发生的许多悲惨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基辛格的人格魅力终究令人肃然起敬。最重要的是,他完全具备在政治领域被定义为“战略思维能力”的品质。基辛格并不按照美国传统的“四年选举周期”来思考问题,而是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这就是为什么曾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视美国为无情对手的越南,最终能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合作伙伴。

 

       其次,作为一个坚定的政治现实主义者,基辛格从不允许自己的意识形态偏好影响实际外交决策的优先次序。尽管基辛格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存在观念分歧,但在1971年夏天秘密访问中国时,他清楚地认识到将世界划分为所谓“自由的民主国家”和“非自由的专制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国在战略上的失败。正是基辛格积极寻找中美共同利益的举措,让美国在冷战中获得了主动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最后20年的世界政治态势。

 

▲ 基辛格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一生致力于构建均势

 

       第三,基辛格非常尊重他的对手。他从不对勃列日涅夫、安德烈·葛罗米柯(Andrei Gromyko)和阿纳托利·多勃雷宁(Anatoly Dobrynin)等苏联政治家进行任何侮辱或贬低性的话语攻击。相反,他总是强调苏联对手的长处。

 

       不过,基辛格最重要的特点或许是,他深知美国的外交资源和国家实力是有限的,因此,他试图为美国的外交政策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确保这些目标不会因追求过度扩张而拖垮美国。与一个世纪前的俾斯麦(编者注:他构建起了错综复杂的大陆联盟体系,短暂建立了德国主导的欧洲秩序)一样,基辛格坚信多边力量的平衡是国际秩序得以维护的基础,因此他总是乐于与地缘政治对手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他一贯反对采取过度冒险的政策,主张建立稳定的美苏关系,把矛盾控制在可预测的范围之内,防止重蹈超级大国间激烈对抗的覆辙。这样的激烈对抗曾充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动荡局势之中。

 

▲ 基辛格1974年访问苏联期间,为缓和美苏关系而陪同勃列日涅夫打猎,尽管他并不擅长

 

       说起俾斯麦,在他去世整整二十年后,任性而短视的德皇威廉二世将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导致欧洲均势的崩溃和四个欧洲帝国的灭亡。俾斯麦的丰功伟绩也随之付诸东流。然而,从这个意义上看,基辛格则更为不幸——这位杰出的美国战略家留下的历史遗产,在他还在世时,就已开始毁灭。

 

       基辛格亲眼目睹了他在半个多世纪前构建起的那套完整的军控体系,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危机。他也目睹了加沙地带新一轮哈以冲突的急剧升级。想当年,他曾为解决这一冲突投入了大量精力、毅力和个人政治资本。他还看到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逐步形成和加强,而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他曾竭力遏制这种关系的发展。最可叹的是,他活了足够长的时间,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奉献了一生才得以维护和加强的国际体系开始土崩瓦解。

 

▲ 基辛格亲眼目睹了自己呕心沥血构建起的国际秩序土崩瓦解,而他却无能为力

 

      十年前,也就是2013年秋天,基辛格在俄罗斯外交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那时,即将陷入动荡的世界政治已经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氛。人们似乎已经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隆隆雷声,看到地平线上第一道闪电划过。不过,在许多人看来,真正的雷雨还很遥远。那一次,基辛格显得专注而自信,他的发言思路清晰而见解独到。虽然他的话常常自相矛盾,风格也不太正式,但基辛格的讲话中已经有了某种隐隐的忧郁和悲伤感。当时,这位九十多岁的国务卿似乎只是在为自己行将结束的生命而伤感,这在普通人看来是人之常情。

 

       然而,站在十年后的今天回看,似乎在 2013 年,他就在为那个时代的逝去而默哀,他比其他许多政治家和学者更早地察觉到了那个时代终将谢幕的宿命。那是波诡云谲的纵横捭阖拨动天下风云的时代,那是“大谈判”和“君子之约”划定世界秩序的时代,那是仔细权衡妥协让步和巧妙巩固边际优势的时代。总之,20 世纪下半叶是“古典外交”的黄金时代,它正不可逆转地成为过去;而以“公开强硬、极具反差、蓄意而为、不可预测”为特点的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一时代将是危机重重的时代。

 

▲ 和基辛格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处的“古典外交”时代

 

       1896年,俾斯麦最后一次前往莫斯科,出席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他迫切希望阻止俄罗斯和德国之间即将发生的关系破裂,防止笼罩在欧洲上空的战争乌云越积越浓。基辛格在去世前四个月访问北京,希望挽救持续恶化的中美关系,稳定这一事关全球政治和世界经济走向的轴心关系。众所周知,那位德意志帝国首相的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这位美国国务卿的努力尚未得到历史的检验。

 

       没有人想看到俾斯麦的个人悲剧以新的版本重演,也不想看到二十年后基辛格伟大的外交遗产最终被他无能而短视的继任者们破坏荒废。然而,由于本世纪的国际局势比19 世纪(编者注:即俾斯麦时代)更加波诡云谲,美国第56任国务卿的庞大身影可能会比德意志帝国第一任首相的身影更快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断有伟人的事业湮灭于其中,而人们却很少回想起他们的功绩,这也是严重的政治错误:将基辛格丰富而多样的现实政治经验封尘进历史还为时过早。实际上,在21世纪,我们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良多。毕竟,人类还没有找到另一个可靠的基础,一个让我们能在那之上建立可供日益多样化的世界持续发展的国际体系。

 

▲ 基辛格留下了丰厚的外交遗产和现实政治经验,但这一切是否还能为世人所铭记?

 

 
 
 
2024年1月11日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