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中俄关系是因为“反对美国”而存在吗?

 

民智专栏

 

 

(正文约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5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结束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此次访问的成果表明,中俄两国强调双边关系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外交实践后卓有成效。对普京来说,在他成功连任后选择中国作为首个出访的对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一方面,这次访问可以被视作是“例行公事”;另一方面,它又是非常务实的。在言辞上,双方减少了一些高调的政治声明与口号,并尽量回避了地缘政治的议题,转而专注于寻找振兴贸易、经济和投资关系的途径。

 

在中俄领导人会谈之后,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其中阐明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基本原则。《环球时报》在一篇社论中将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描述为“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独特存在”,因为二者之间并不是传统的军事政治联盟,而是一种基于上述概念与原则的新型大国关系,其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和驱动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或挑拨。

 

▲ 2024年5月16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在解释这一点时,中俄两国领导人在此次访问期间共同强调,两国关系具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因为两国的交往是基于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并且拥有追求国家发展的共同目标。实际上,这是对西方媒体猜测“中俄关系不稳定”的重要回应,因为一些西方专家认为这种友谊是“反对性”的、仅仅是出于对抗两国共同的竞争对手——美国。不可否认,中俄联合声明中确实频繁出现了对美国政策的负面评价,因为双方都认为美国的政策是影响许多国际问题的重要变量。

 

然而,普京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还是发展中俄的双边关系,并且这在安全和经贸领域中都已经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并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在访问期间双方达成了许多协议:5月16日,中俄两国多个机构、部门及企业共签署了10份联合文件,这表明两国目前正走在不断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道路上。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两个国家如此密切互动,下一步他们很可能会缔结正式联盟,但中俄两国显然都志不在此。尽管如此,两国间贸易的增长仍然非常显著,在2023年已经达到了2400亿美元,并且在2024年这个数字很可能会继续变大。

 

▲ 一方面,在中俄双方上万字的《联合声明》中,多次点名美国及其盟友;另一方面,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中俄关系在经受住外来压力之后反而变得更为牢固。这种压力主要包括来自西方国家的次级制裁和不断试图破坏两国信任的举动,这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尤其明显。这一事实也在中方领导人的讲话中得到了体现。中方表示,中俄关系是大国合作的典范,具有彼此尊重和信任,兼具友谊和互利的特点。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显著成就,得益于双方始终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相互尊重为根本,始终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坚持以合作共赢为动力,构建中俄互惠互利新格局;坚持以世代友好为基础,共同传递中俄友谊的火炬;坚持以战略协作为支撑,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坚持以公平正义为宗旨,致力于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

 

中国高度重视这些原则,不仅因为它们推动了中俄互动的进一步发展,还因为它们作为处理政治制度不同的毗邻大国关系的典范,可以为其他大国关系树立榜样。很显然,这里需要讨论的是中美关系,但在这方面,华盛顿奉行的原则与上述原则截然相反。那些在中俄关系中行之有效的原则显然最适合目前正在形成的新的多极世界秩序。

 

▲ 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戴兵在安理会乌克兰问题公开会上阐述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

 

俄罗斯和中国在关于全球安全以及非西方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等问题上的看法,在原则上是一致的,这使两国在地区危机的成因和解决办法上的观点得以统一。中国领导人在讨论推动政治解决俄乌冲突的立场和努力时表示,解决任何重大问题都要标本兼治。中方重申其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的基本态度,并支持召开一个“在适当时机,平等参与,公正讨论各种选择”的俄乌双方都承认的国际和平会议。在评估亚太地区局势时,双方都反对组建任何封闭和排他性的团体,特别是针对任何第三方的军事联盟;两国谴责美国的“印太战略”和北约在亚太地区的破坏性行动;并对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之间的AUKUS协定的影响表示严重担忧。

 

俄中两国将继续在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进行合作和配合,这对平衡地区外势力、维护区域稳定和完善全球治理至关重要。专家们对中俄两国在各个层面达成新的广泛经贸安排和协议的预期已经实现。显然,该声明概述了抵消美国次级制裁对两国经济实体之间跨境结算影响的方法和手段。在这个问题上,声明提到了增加“本国货币在双边贸易、投资、贷款和其他经济交易中的份额”,以及为保障中俄两国结算渠道的顺畅运行,有必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两国共签署了11份政府间文件,此外,还有大量跨部门协议和文件,其中一些具有商业性质,涉及贸易、经济、农业、工业、能源、通信、自然保护、检验检疫和大众传媒等领域的合作。如果中俄之间的相互结算问题在原则上没有得到解决,这些文件的签署是不可能发生的。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具体细节没有公开,但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成果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些协议表明,中俄关系正在进一步发展,克服了西方造成的难题。业内专家提醒,双方在声明中承诺扩大农产品和食品在两国市场的相互准入,其中特别提到了大豆。在他们看来,俄罗斯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豆、小麦、大米、玉米等食物的主要出口国,这将减少中国对美国进口的依赖。

 

在中俄能源烃类项目合作发展协议中,中方提到了俄方与中国海伟石化公司达成的协议,表示将投资约70亿卢布(7650万美元)在俄罗斯远东推进一个海运站项目,用于液化石油气(LPG)的运输。该项目总成本估计约为300亿卢布。这将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第一个LPG海运站,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并提高俄罗斯在亚太经济伙伴关系中的作用。在双边协议的背景下,俄罗斯制造商有一个重要的“功课”要做——那就是劳动生产率增长需要有质的飞跃,才能在要求严格的中国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商品竞争并脱颖而出。关于开启中俄“文化年”的协议,又为两国加强友好关系锦上添花。该计划将包括参观首都和地方剧院,观看马戏和电影节,开办博物馆和图书馆展览等,共计在中国的51个城市和俄罗斯的38个城市举办230多场活动。

 

▲ 中国海伟石化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合作共建俄罗斯远东首座海上液化石油转运综合体,项目总额达300亿卢布,预计2025年底一期项目竣工。

 

中俄关系在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具有战略重要性。普京此次访问适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中俄领导人的会晤充分反映了当代中俄关系,在苏联解体后中亚地缘政治形势迅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关系可以用一句古老的谚语来形容——远亲不如近邻

 

作者:费兰花(Ramziya Fazdalova),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商业顾问,俄罗斯在华学者。

 

编务:李心怡

责编:王加特

图片来源:网   络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及投稿:dcthinktank@163.com 

民智开通了邮件订阅,欢迎大家订阅!

 

 

 

2024年7月23日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