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马斯克,往日仇人为何开始惺惺相惜?
民智评论

作者:李心怡,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王加特,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正文约3700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当地时间8月12日晚,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与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平台X上开展了一场超过两小时的“深度对话”,吸引了超过百万人收听。尽管对话开始得并不顺利——由于技术故障,这场对话推迟了约40分钟才开始,但总的来说整场访谈氛围还是十分融洽的。二人从7月份的枪击案开始聊起,内容涉及到了非法移民、气候变化、通货膨胀、俄乌冲突、教育等多个议题,其间既存在细微的分歧,也出现了不少的互相称赞,反映出二人不断靠近的关系。
对话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特朗普与马斯克有关电动车、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等话题的分歧。一方面,相比于他在7月中旬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宣称的要全面废除发展电动车的政策,特朗普对电动车的态度的确出现了软化:在本次对话中,他便赞扬了即特斯拉电动车是“伟大的”;类似地,在本月初一场竞选集会上,他也表示:“我支持电动汽车,我必须这样做,因为埃隆非常坚定地支持我。”但是另一方面,特朗普也毫不避讳二人在电动车问题上的矛盾,就如他在本次对话中所说的,虽然马斯克有一款“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辆电动汽车”。

马斯克的支持并不能够使特朗普限制电车发展的立场发生根本性转变,因为特朗普坚持认为,大规模转向电动车不仅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更是会给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汽车工人的就业造成重创,加大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面对马斯克对发展可持续能源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期待,特朗普直接表示,目前最大的威胁不是气候变暖,而是“核变暖”,即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局面。
对以上问题截然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反映了二人不同的思维方式: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反对将应对气候变化凌驾于国内工业与就业市场的发展之上,并对核问题保持着非常谨慎而保守的态度;马斯克作为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则更倾向于将气候变化视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对核技术的开发秉持更加开放的观点。

除了以上的分歧,二人在非法移民、俄乌冲突、通货膨胀等问题上基本秉持着共同的观点。首先,二人共同表达了对非法移民的反对。特朗普宣称,在拜登和哈里斯的领导下,美国已经有了20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拘留所、监狱和精神病院非法移民,指责拜登政府并未保护好美墨边境,并承诺一旦当选总统,将对非法移民开展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驱逐出境。尽管随后就有很多人指出特朗普提供的移民数据是虚假的,但这并不影响马斯克表达对特朗普关于非法移民观点的支持。
事实上,马斯克自己便是南非移民,也大力赞成接纳合法移民,但与此同时他对非法移民的反对立场也是十分鲜明的,例如他最近便在关注英国的反移民骚乱,并按暗示“内战不可避免”,这种具有煽动性的言论自然引发了英国政府的斥责。

▲ 随着大选的临近,共和党人把边境安全作为竞选的主要议题之一,马斯克关于移民的言论也变得越来越极端。
在乌克兰问题上,二人的观点也是类似的。特朗普在对话中一如既往地强调了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良好关系,指责拜登政府是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罪魁祸首,并宣称“我本可以阻止这一切”。马斯克没有反驳这一说法,并告诉特朗普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尽管马斯克的公司Space X为乌克兰提供了星链(Starlink)互联网服务,宣称他的公司“在破坏俄罗斯方面可能做得比什么都多”,但他也主张俄乌双方应当同意休战,敦促共和党参议员投票反对乌克兰的援助法案,这与特朗普“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的承诺是相吻合的。
马斯克还提到了通货膨胀。他将拜登任期内的通货膨胀归咎于政府的过度支出,多次提出要成立“政府效率委员会”以管理政府开支,并毛遂自荐,表示愿意在特朗普政府中担任削减预算的角色。特朗普一开始只是围绕“令人难以置信的浪费”展开了回应,但随后又表达了对马斯克提议的赞同,并称赞马斯克是“最厉害的(预算)削减者”。不过在手段上二者似乎存在差异:特朗普赞赏阿根廷总统米莱削减成本的系列措施,并再次强调了胜选后取消教育部的承诺,而马斯克则更倾向于通过放松管制来解决政府超支的问题。

▲ 2023年9月13日,特朗普表示他希望关闭教育部,让州政府“管理我们孩子的教育”,以推进共和党长期以来的目标。
此外,特朗普还从多个方面攻击了其竞选对手,包括批评哈里斯自获得提名以来从未接受过主要媒体的采访、就卫生棉条获取法攻击哈里斯的竞选搭档蒂姆·沃尔兹(Tim Walz)、抨击由民主党执政的加州“管理不善”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对话中,无论是二人关于电车等问题的分歧并没有持续太久,还是马斯克耐心倾听的态度,都反映了他们之间不对称的关系。正如许多媒体所描述的那样,这场对话对特朗普而言是一场访谈,而对马斯克而言则是一场“公开的工作面试”;对话的重点并不是要输出多少新的主张,而是展示双方的“个性”与关系。特朗普作为“主持人”主导了这场对话,集中地输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只是在重申其竞选演讲的内容,但也的确起到了为大选造势的作用;马斯克作为“联合主持人”则更多地承担了倾听者的角色,并不时表示赞同,这也被视作为站队特朗普、向特朗普“表忠心”的行为。

在这背后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即特朗普已经回归X。2021年初国会大厦骚乱发生后,特朗普在推特(注:即X的前身)、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的账号被封禁,使他不得不转向“真相社交”(Truth Social)。随着2022年底马斯克接管推特后将特朗普的账号解封、特朗普在X上与马斯克对话,特朗普将回到X——一个属于他的“安全空间”,和他在第一任期内一样通过社交媒体开展政治宣传、抨击竞选对手乃至传播虚假信息,并恢复往日的影响力。毕竟,特朗普在Truth上只有750余万粉丝,而在X上坐拥8800万粉丝。
事实上,如今马斯克与特朗普的亲密是有些戏剧化的。直到拜登执政中期之前的日子里,马斯克是倾向于支持民主党的,为了为特斯拉和SpaceX争取支持,他一直努力促进与奥巴马的交情,也试图将良好关系的维系延续到拜登身上。相应地,他非常反感特朗普,早在2016年大选前后,他直言否认特朗普的政治能力,认为特朗普“不具备能很好地代表美国的性格”,甚至称呼他为“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马斯克的确从拜登对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中有一定获益,但他渐渐意识到,放眼于整体与他具有利益关切性的国内政策,对他的影响是弊多于利的——他不满拜登政府对非法移民的“纵容”,也与民主党左翼人士的财富税和科技公司监管问题产生冲突,其儿子成为跨性别者的选择更让马斯克视该党一些“政治进步思想”为社会毒瘤。至于后来拜登为了提升自己作为支持工会的总统的声誉,以及面临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压力,渐渐疏远这位持反工会立场的电动汽车公司老总,并在2021年的电动汽车行业峰会上彻底冷落了他(注:2021年8月,白宫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旨在推广电动汽车的峰会,邀请了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和UAW,但唯独没有邀请特斯拉),则可以看作是加速马斯克与民主党决裂、促使他寻求新的政治盟友的直接原因。
由此,不少分析推断,马斯克对特朗普与共和党的“投怀送抱”是他与民主党分道扬镳的结果——这的确存在部分关联性,但并非完全如此。马斯克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其政治立场的转型其实也是他与特朗普“双向奔赴”的结果。一方面,马斯克逐渐意识到此前对特朗普和拜登二人的认知有些极端与简单化。拜登政府对清洁能源的利好政策对马斯克而言虽有获益,但局限性也不小。例如,《通胀削减法案》中对“只有由工会工人组装的新能源汽车,才可获得税收抵免”的规定对特斯拉产生了巨大的排斥性。与此同时,特朗普对马斯克的可取之处也变得明晰。许多市场分析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特斯拉来说很可能是个潜在的利好,也能帮助它收回一些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

▲ 对于特朗普取消补贴,马斯克表示这将对他的公司“产生一些影响”,但“对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说是毁灭性的”。
另一方面,特朗普开始重新审视与衡量支持传统能源和鼓励新科技创新之间的平衡。尽管他依旧认为特斯拉得到的过量的政府补贴是不可持续的,也在不久前公开重申一旦当选将增加对化石燃料的投资并废除部分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法规,但他也从今年开始尝试与马斯克破冰,不仅表达了电动汽车的兴趣,也袒露出对马斯克本人的欣赏与青睐。在本次的对谈中,特朗普毫不吝啬对马斯克的赞美,称他为“最厉害的(预算)削减大师”和“充满力量、勇气和智慧的人”。这也能看出从个人层面,特朗普对聪明的有才之人的爱惜。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和马斯克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共性:他们都自认为是美国现有体制下的“政治迫害者”。深层势力和既得利益阶层用“民主”和“自由”的所谓主流价值观对特朗普发起凶猛冲击,也让他无法通过传统资本财团控制的主流媒体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另一方面,马斯克由于自身财富的膨胀也逐渐成为被民主党部分派系人士利用的政治素材。这造就了特朗普与马斯克的互相需要——前者需要后者的创新力和在社交媒体的权力与资本打破现有规则并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后者作为科技巨头需要依附前者的政治力量。

现在,马斯克公开了对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这和他以往尽量在政治立场上保持低调、维护表面上的中立从而在两党“两边下注”的思路有所不同。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敏老师表示,这在本质上是美国政治极化、商业巨头不愿再做“沉默的羔羊”的结果,预示了未来一种新型的政商关系。不过,马斯克虽然在尝试加入特朗普的阵营并与其他共和党议员保持密切关系,但他至今仍与一些民主党官员保持互动,并在某些领域寻求政策支持——他仍在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政治平衡。科技巨头将会如何对美国政治和社会走向产生影响,将是在未来时代非常值得关注的事。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李心怡,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研习兴趣为美国政治、公共外交;王加特,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硕士,研习兴趣为新媒体与政治传播、战略叙事及话语分析。
编务:李心怡
责编:王加特
图片来源:网 络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及投稿:dcthinktank@163.com
民智开通了邮件订阅,欢迎大家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