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大弱的特朗普,假设再败真能做到“退隐田园”吗?
民智评论
作者:刘怡德,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特朗普旋风”之后,美国政治该往何处去》
(正文约37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在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中竞选失败,他不认为自己会再参加2028年的总统大选。尽管特朗普很少承认自己会在“合法情况”下败选,多次宣称自己只会因为“大范围选举舞弊”才会无法入主白宫,但这番表态也似乎预示:只要特朗普在今年无法当选,他或将“退隐田园”,不再继续参加大选。
美国宪法规定,“任何人都不可以担任总统职务超过两次”,特朗普即使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告捷,他也无法参加2028年总统选举。这就意味着,这位屡创首例的美国前总统(注:特朗普是美国第一个在入主白宫前没有任何公职经历的总统、第一个被两度弹劾的总统、第一个面临司法指控的前总统、参与过总统辩论最多的总统候选人、第一个不明确承认败选的总统候选人)已经进入自己的总统生涯倒计时——或许在2029年1月“荣休离任”,或许在今年11月初“黯然退场”。
自2016年以来,“特朗普旋风”席卷全美,并最终蔓延至全球,特朗普本人也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右翼民粹主义潮流的象征。但八年来,围绕特朗普的争议也持续不断:共和党建制派指责特朗普将共和党变成了“MAGA”党;中间选民的规模在超高强度的政治动员下不断萎缩,美国政治的“超级极化”愈演愈烈;民主党阵营更是将特朗普“视若仇雠”,不仅利用媒体舆论对其“狂轰滥炸”,还大肆利用弹劾、调查乃至司法审判等政治和法律武器试图“置其于死地”。
当然,如果特朗普能够再度当选,那么他在共和党内的地位将更加不可撼动,对于民主党强加的各项指控也可以借助“总统豁免权”轻松摆脱,“MAGA”运动也会更如火如荼。但这种情况的反面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假设特朗普于11月初败选(注:本篇不构成任何选举预测,仅探讨有关特朗普政治生涯结束之后美国政治生态发展的问题),那他和他的“MAGA”运动将往何处去?
民主党最喜欢攻击特朗普的说辞就是特朗普背负着多项尚未宣判的司法案件,其中最令特朗普团队“揪心”的当属纽约州方面指控他犯有“封口费案”和佐治亚州的“操控计票案”(注:在特朗普主要面临的司法大案中,除此两案之外均为联邦层面的指控。对于联邦层面的指控,特朗普可借由偏保守的联邦法院大法官团“护航”,但州层面的指控则无法避免,联邦层面也难以对此进行特赦或司法介入)。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在竞选阶段“从容应对”司法机关的刁难,部分原因在于他毕竟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过度的司法审理会被视作“干预大选”和“有违司法公正性”,造成民主党“追杀政敌”的不良观瞻。因此,随着联邦法院7月初做出对特朗普有利的司法裁决,针对特朗普司法问题的声音一度沉寂。
▲ 2024年4月,特朗普出席一场位于纽约州的法庭庭审。
但若他未能在明年1月入主白宫,在失去了“总统候选人”的光环后,民主党阵营很可能不会对败选后的特朗普手软,他或将直面应对一场“司法大战”——这也是特朗普一旦败选后所面临的最直接、最激烈、最难以摆脱的“反噬”。当前,特朗普也在未雨绸缪地应对自己悬而未决的司法问题。8月份以来,特朗普方面以联邦法院关于前总统可以在“因官方行为造成的诉讼”中享受豁免权为由,努力争取将纽约州法院审理的“封口费案”移送联邦法院审理,但州法院在9月初拒绝了特朗普方面的申请。负责此案的地方法官阿尔文·赫勒斯坦(Alvin Hellerstein)表示,该案属于“超出行政权力范围的私人、非官方行为”。特朗普方面之后又继续声请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依照是非曲直判断”,但巡回上诉法院同样拒绝了他的请求。
除了“封口费案”,佐治亚州指控特朗普操控选举计票和联邦层面指控其“妨碍大选”的案件同样关键,但当前已经取得进展。当地时间9月12日,佐治亚州司法官员撤销了针对特朗普存在“干预选举计票”的两项指控,这被视作特朗普取得的“最新司法胜利”。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州仍有八项针对特朗普的指控尚在处理,包括敲诈勒索、串谋公职人员等。关于他“妨碍大选”的指控主要在于联邦层面,而随着联邦法院7月初做出对特朗普的有利解释后,相关指控的力度也逐渐减轻。
▲ 当前联邦法院大法官团中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比例为6:3,对共和党阵营有利。
当前的特朗普面临两个联邦层面的起诉(注:另一个是“私藏机密文件案”)和两个州层面的起诉,共计86项指控,其中联邦指控44项、州指控42项。即使特朗普能够借助联邦法院、国会两院等力量应对44项联邦指控,但州一级的指控,尤其是民主党大本营之一的纽约州所“积攒”的34项指控,基本只能靠自己及法律团队的“单打独斗”加以解决。因此,一旦特朗普在11月份无法拿到270张选举人票,他将要应对更加艰巨的司法攻防战。
说起特朗普,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印有“MAGA”的红色运动帽。“MAGA”作为由美国共和党籍前总统里根提出的竞选口号,在近几年被特朗普发扬光大,并被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自2016年以来席卷全美的“MAGA”运动,已经有机地成为当前美国政治和社会肌理中难以割除的一部分。
▲ 特朗普头戴印有“Make America Great Aagin”标志的红色运动帽。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MAGA”运动实质上就是特朗普“大型真人秀”的狂热粉丝合集,其兴衰皆系于特朗普一人。如果特朗普在2020年和2024年两度竞选总统而不得,“MAGA”运动也会随着特朗普的退场而消失。无论如何,作为“特朗普旋风”最具象化的表现形式,“MAGA”运动将在特朗普“谢幕”后——无论是2029年1月还是2024年11月——走向何方,都是很多对美观察人士所思考的问题。特朗普之后,谁能继续领导“MAGA”派?特朗普之后,美国是否还有允许“MAGA”继续“野蛮生长”的空间和土壤?
对于第一个问题,特朗普的行动或许已经作出了回答——他选择的竞选搭档J·D·万斯(James David Vance)就是能扛起“MAGA”大旗的人。万斯被认为是共和党强硬右派的代表人物,也被很多民主党媒体视作“特朗普的翻版”。的确,万斯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其言行举止的风格均带有明显的特朗普色彩,在边境管理、非法移民、生殖权利等议题的立场和态度甚至要比特朗普更加激进,美国保守派选民对他也印象颇佳。
除了万斯,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尔·约翰逊(Michael Johnson)也被视作共和党强硬派接班人之一。他在担任众议长后屡屡向拜登政府发难,多次在公开场合毫无保留地支持特朗普,还高调出席2024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并在现场为特朗普大加讴歌。在地方大员中,佛罗里达州现任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也被视作继承特朗普强硬姿态和保守政见的人选之一。
▲ 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和现任美国众议长约翰逊。
不过,万斯和约翰逊虽然当前在共和党内声望正盛,但毕竟尚属政坛新人(注:万斯于2021年才步入政坛;约翰逊于2015年步入政坛,尚不足十年),其政治声望多来源于特朗普的背书,尚未在党内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治基础。德桑蒂斯于2012年步入政坛,并兼有国会议员和州长的经历,曾与特朗普“争夺”2024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尽管现在两人“冰释前嫌”,但他能否赢得“MAGA”选民的支持尚需观察。
另外,一旦特朗普在离开政坛后遭到“司法追杀”,共和党建制派和中间派有可能趁机同特朗普“割席”并分化共和党强硬派,使他们成为“无根之木”“水上浮萍”,届时共和党内的“特朗普主义者”将受到较大挫折。不过,2024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特朗普及其拥趸占据了较大版面,整场大会更像是特朗普的“粉丝见面会”,大量共和党建制派知名人士并未出席——这究竟是特朗普已经“掌握”共和党的标志,还是共和党高层基于选举策略的权宜之策,还需要后续观察。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不参与总统竞选”不意味着他彻底退出政坛,他仍然可以作为“MAGA”的精神领袖继续政治活动,为他所青睐的共和党强硬派人士在竞选时提供政治背书,延续其政治影响力。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明确的是,“MAGA”运动的兴起绝非特朗普个人推动的结果,而是美国体制性、机制性弊病集中爆发而带来的必然结果。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长期处在下行阶段,糟糕的经济现状和每况愈下的治理绩效加剧了底层民众对于精英政治和现行治理秩序的不满。同时,“身份政治”大行其道,社会认同的撕裂感和离心力不断加剧、加强,也使得美国长期存在的社会共识持续被挑战、割裂和分化,政治极化不断发酵。
另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美国产业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制造业不断外流,基础性工业生产岗位不断萎缩,大量蓝领工人失业。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大批不满现行体制、现行社会潮流和现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美国底层人民开始寻找自己的“政治代言人”以追求改变现状,而极具右翼民粹主义色彩的特朗普成为他们的“最优选择”——他们也是特朗普的基本盘。
他们不会因为特朗普的退场而“作鸟兽散”,相反地,特朗普的离场(尤其是在今年11月因“败选”离场)反而有可能会成为促使其继续怀疑、憎恨乃至改变现行体制的催化剂,继续推动美国政治极化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特朗普的离场或许会对短期内的“MAGA”运动造成一定影响,但“MAGA”作为美西方世界“极右化”大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远性影响不会消退。
部分民主党人将晚近美国政治极化、民主崩溃、社会动荡、政治报复等局面的出现归咎于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然而,即使特朗普在今年败选后不再继续竞选,美国政治动荡的局面也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受极化政治的影响,民主党“白左化”和共和党“极右化”趋势已经相当迅速和显性,特朗普可能的“离场”不会造成共和党“极右化”的过度扭转。
况且,“特朗普旋风”已导致美国政治风气和竞选思路发生根本变化,“特朗普化”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共和党政治人物和部分民主党政治人物攫取选票的“利器”。他们操弄民粹观点,以个人魅力和营造“粉丝作秀”氛围作为拉票武器,深刻改变了美国竞选制度的政治生态,继续加剧美国国内日益严峻的政治极化现象。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刘怡德,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生,研习兴趣为外交政策分析、比较政治、政党和选举政治。
编务:刘怡德
责编:王加特
图片来源:网 络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及投稿:dcthinktank@163.com
民智开通了邮件订阅,欢迎大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