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右翼元老巴尼耶,如何帮马克龙处理麻烦事?
民智评论
作者:于海红,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分歧难调和,艰难上任的
法国新总理巴尼耶将何去何从?》
(正文约34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当地时间9月21日,法国新任总理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正式组阁。在经过两周的艰难谈判后,巴尼耶最终任命了 39 位新政府成员,包括 19 名部长、15 名部长级代表和 5 名国务秘书。新政府中,没有一名成员代表左翼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或者勒庞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这份被法国资深政治评论员阿兰·迪阿梅尔称为萨科齐时代以来“最右倾”的内阁名单,一经公布后瞬间引发许多争议,左翼、极右翼政党均对新政府表示不满。左翼政党已誓言在国民议会发起不信任动议,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前领导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也对新政府提出批评。
今年6月,由于马克龙领导的复兴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得票率远低于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而不得已走出一步险棋,提前解散国民议会进行选举以试图使执政党在议会中有机会获得绝对多数地位。但最终棋差一招,在新的国民议会选举中,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意外地获得了最多的议席共计182个席位,执政党复兴党及其中间派联盟“在一起”获得163个席位,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则获得143个席位,右翼共和党占68个席位,其余各党派共计21个席位。这一结果不仅没能解决马克龙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反而使得总统领导的执政党在议会失去了近100个席位,法国政坛陷入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法国,按照政治传统,总理通常由国民议会中的最大党团提名。然而,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虽然赢得了相对多数的席位,但并未达到绝对多数,这个结果给了马克龙更多回旋的余地,毕竟左翼联盟的政策主张与马克龙政府的既有政策存在较大差异,将政权交到左翼联盟手里绝对不是马克龙放手一搏进行政治豪赌的初衷。马克龙表示,如果没有绝对多数的支持,新政府可能因为不信任投票而迅速倒台,影响国家的机制稳定性,因此借机拒绝了左翼“新人民阵线”推出的总理候选人露西·卡斯特茨(Lucie Castets)。面对国民议会选举后的政治僵局,马克龙抱着平衡各党派政治力量和塑造新型权力共存格局的意图,最终任命米歇尔·巴尼耶为新任总理。
▲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总理米歇尔·巴尼耶于 2024 年 9 月 23 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一次部长会议期间会见新政府团队。
现年73岁的巴尼耶是右翼政党共和党成员,欧盟前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自22岁当选地方议员起,便步入政坛,并逐步在国家和欧洲层面崭露头角。他先后任职多个职位,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特别是在欧盟层面,巴尼耶于2016年被任命为英国“脱欧”谈判的欧方代表,成功与英国谈成“脱欧”条件,这让他在欧盟圈子里声名鹊起。丰富的职业经验是巴尼耶获得马克龙青睐的重要原因,在法国当前政治分裂、各党派利益冲突严重的背景下,马克龙需要一位能够协调各方利益、推动政策实施的总理,巴尼耶无疑是最佳人选之一。此外,巴尼耶的政策主张与马克龙的需求高度契合。在2022年竞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时,巴尼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包括修宪授权国民议会限制移民数量、减少接收外国学生、提高退休年龄、增加劳动者工作时间以及收紧获得社会援助的条件等。这些主张都与马克龙加强国家控制、减少社会福利开支的施政方向相吻合。
巴尼耶作为“戴高乐主义”的追随者,坚决主张欧盟东扩,同时反对美国在欧洲占主导地位,这与马克龙希望法国在欧盟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欧洲自主性的立场也相一致。法国政坛长期存在左中右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马克龙宣布任命新总理之前,他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他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政策实施的总理;另一方面,他又要避免新总理成为未来总统竞选的潜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位年迈且不太可能成为未来总统候选人的总理成为了马克龙的理想选择。现年73岁的巴尼耶已步入政坛的晚年阶段,从年龄和身体状况来看,他不太可能在未来几年内竞选总统或担任更高层次的职务。这对于马克龙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他不必担心新总理会成为自己政治道路上的“绊脚石”或竞争对手。
此外,巴尼耶作为右翼元老,在党内和政界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他的加入将有助于稳定右翼政党的支持率,减少马克龙在政治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和挑战。作为欧盟前首席谈判代表和法国政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巴尼耶与欧洲各国政要、国际组织以及跨国企业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法国需要加强与欧洲各国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人脉广泛的巴尼耶有助于法国在欧洲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作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向前发展。
尽管马克龙任命巴尼耶为总理是为实现法国多方面的平衡而艰难做出的决定,但由于左翼和右翼对巴尼耶政策立场和内阁人选存在不同看法,都提出了不满和质疑。左翼政党指责马克龙无视7月国民议会选举的结果,该选举中左翼联盟赢得了最多票数,而马克龙却选择了来自右翼共和党的巴尼耶,这被左翼视为对选举结果的忽视和对左翼权力的剥夺。同时,左翼担心巴尼耶作为保守派人士,将推动与左翼政策相悖的议程,如全面削减开支和在移民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与左翼所倡导的社会福利和移民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引发了左翼的强烈不满。
在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左翼政党将巴尼耶的任命称为“反民主的强权行为”,誓言要进行长期斗争以推翻这一决定,并明确表示将通过不信任投票来罢免巴尼耶。左翼政党领导人梅朗雄已号召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多地爆发抗议示威,参与人数众多。示威者高呼“否认民主”“窃取选举”等口号,表达对选举结果和总理任命的不满。
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前领导人玛丽娜・勒庞也对巴尼耶治下的新政府提出批评。勒庞表示,法国人民在最近的两次选举中明确表达了他们希望摆脱马克龙主义,但改组后的政府对极右翼来说仍过于马克龙主义,对左翼来说过于保守,完全背离了选民对变革与轮替的期望。勒庞宣布将着手准备大轮替,让法国重新振作起来。她还呼吁明年再次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以寻求更符合选民期望的政治变革。极右翼政党对新政府的不满和失望预示着未来法国政坛可能再次面临严重的政治挑战与变革。
▲ 任命总理后法国的抗议游行。
显然,巴尼耶的上台并未能够有效缓和法国面临的政治僵局。这种不同政治力量在议会中占据重要席位的情况在法国的历史上并不罕见。1981年,左翼的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法国总统。然而,在随后的国民议会选举中,右翼政党获得了多数席位。这种总统与总理分属不同党派的情况导致法国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同样在1995年,右翼的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接替密特朗成为法国总统。然而,在1997年的国民议会选举中,左翼政党虽然未获得多数席位,但足以对希拉克政府的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政治力量的分立,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党派分歧和利益冲突,这种分歧不仅阻碍了政府内部的决策过程,也影响了法国在国内外事务中的政策连贯性和有效性。
与法国历史上出现的左右共治局面相比,巴尼耶政府当下面临更大的不稳定性。由于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等政治力量在议会中的席位分布更加均衡,这种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使得任何一派都难以单独掌控议会,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协商和妥协。虽然巴尼耶政府并非典型的“左右共治”,但巴尼耶作为共和党成员,在议会中的支持基础并不稳固,他必须在右翼内部、中间派以及可能的左翼反对派之间寻求平衡,这增加了政策制定的难度。
巴尼耶政府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制定并通过2025财年预算案。然而,各方政治力量在预算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在当前政治分裂的背景下,通过预算案并非易事。移民法、退休改革等争议性议题同样在法国社会内部存在广泛争议,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立场差异巨大,巴尼耶政府想要在这些议题上找到平衡点以满足各方利益诉求,仍然面临着重大考验。同时,政治僵局和政策制定困难导致民众对政府和政治精英的信任度降低,可能进一步加剧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 米歇尔·巴尼耶 (Michel Barnier) 眼角余光注视着夏尔·米歇尔 (Charles Michel)(欧洲理事会)和乌尔苏拉·冯德莱恩 (Ursula von der Leyen)(欧盟委员会)签署其起草的《英国脱欧条约》
现今,巴尼耶政府不仅面临着如何处理法国经济和公共财政的严峻形势,更面临在左翼和极右翼的压力下保持政府稳定的挑战。法国议会选举结果导致的当下政治僵局体现出选民政治态度的多样化和极化趋势。在欧洲其他国家,类似的选举结果也时有发生,选民认为主流政党无法有效解决国内面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便转向极左或极右政党等更加激进的政治力量,这对欧洲的政治稳定和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于海红,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研习兴趣为外交政策分析、文化与国际关系、中美关系。
编务:李 娜
责编:王加特
图片来源:网 络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及投稿:dcthinktank@163.com
民智开通了邮件订阅,欢迎大家订阅